Font Size: a A A

A Study On The Jurisdiction Over Cas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mark Infringement Over The Internet

Posted on:2008-05-07Degree:MasterType:Thesis
Country:ChinaCandidate:M J CuiFull Text:PDF
GTID:2166360215452062Subject:International Law
Abstract/Summary:PDF Full Text Request
[1]参见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336页。[2]参见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336页。[3]参见郭玉军,向在胜:《网络案件中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第155页。[4]参见刘颖,李静:《互联网环境下的国际民事管辖权》,《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第93页。[5]参见326 U.S.310,316(1945), http://www.linksandlaw.com/ decisions- 116.htm,2006年3月23日。[6]参见萧凯:《论网上跨国证券发售之管辖权——"网络联系理论"的提出》,《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第41页。[7]参见Raymond S. R. Ku,Michele A. Farber,Arthur J. Cockfield,Cyberspace Law: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 Inc.,2002,(案例教程影印系列),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52页。[8]参见99F.Supp.2d (N.D.Cal.1999),http://www.google.com/ search?hl =zh-CN&newwindow=1&q=Quokka+Sports%2C+Inc. +v.+Cup+Int% E2%80%99l+Ltd%2C+99+F.Supp.2d+%28N.D.Cal.+1999%29&btnG=%E6%90%9C%E7%B4%A2&lr=,2006年3月23日。[9]参见2000 U.S. Dist. LEXIS 383, http://cyber.law.harvard.edu/ilaw/ Jurisdiction/Ty_Inc_Full.html,2006年3月25日。[10]参见倪凌燕:《Meta-tag纠纷的解决及思索》,载张平主编《网络法律评论(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385页。[11]参见89F.Supp.2d 1154,http://www.linksandlaw.com/decisions-116.htm, 2006年3月25日。[12]参见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02—505页。[13]参见Raymond S. R. Ku,Michele A. Farber,Arthur J. Cockfield,Cyberspace Law: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Inc.,2002,(案例教程影印系列),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77页。[14]参见Raymond S. R. Ku,Michele A. Farber,Arthur J. Cockfield,Cyberspace Law: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Inc.,2002,(案例教程影印系列),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77—81页。[15]参见杨煜,袁秀挺:《域名持有人的"反向侵权"——首例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裁决的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评析》,《知识产权》2004年第6期,第34页。[16]参见杨煜,袁秀挺:《域名持有人的"反向侵权"——首例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裁决的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评析》,《知识产权》2004年第6期,第35页。[17]参见杨煜,袁秀挺:《域名持有人的"反向侵权"——首例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调解中心裁决的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评析》,《知识产权》2004年第6期,第36页。[18]参见黄进,何其生:《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第148页。[19]参见张淑钿,林瑞鑫:《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科技法制》2005年第1期,第11页。[20]参见张淑钿,林瑞鑫:《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科技法制》2005年第1期,第12页。[21]参见徐崇利:《冲突法之悖论:价值取向与技术系统的张力》,《政 法论坛》2006年第2期,第95页。[22]参见徐崇利:《冲突法之悖论:价值取向与技术系统的张力》,《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第99页。[23]参见吕岩峰:《吕岩峰论国际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25页。[24]参见张淑钿,林瑞鑫:《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科技法制》2005年第1期,第12页。[25]参见肖永平,李臣:《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第100页。[26]参见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96页。[27]参见黄进,何其生:《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第148页。[28]参见黄进,何其生:《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第148页。[29]参见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第308页。[30]参见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387,388,392页。[31]参见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第308页。[32]参见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第305页。[33]参见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167页。[34]参见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90—93页。[35]参见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98页。[36]参见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93页。 1.Raymond S. R. Ku,Michele A. Farber,Arthur J. Cockfield,Cyberspace Law:Cases and Materials,Aspen Publishers,Inc.,2002,(案例教程影印系列),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1版。2.J. G. Collier,Conflict of Law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Third edition 2001.3.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4.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5.韩德培主编:《国际私法问题专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6.李双元:《国际私法(冲突法篇)》,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修订版。7.黄进主编:《国际私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版。8.肖永平:《国际私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版。9.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10.吕岩峰:《吕岩峰论国际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版。11.梁慧星:《法学学位论文写作方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12.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13.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1版。14.张乃根,符望:《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15.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6.张新宝主编:《互联网上的侵权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17.何其生:《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18.李旺主编:《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年第1版。19.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版。21.梁清华:《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1版。22.刘德良:《网络时代的民法学问题》,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1版。23.《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与管理法规手册》编译组:《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与管理法规手册(上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年第1版。24.《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与管理法规手册》编译组:《计算机和网络的安全与管理法规手册(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第1版。25.张平主编:《网络法律评论(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版。26.朱子勤等:《网络侵权中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第1版。1.徐崇利:《冲突法之悖论:价值取向与技术系统的张力》,《政法论坛》2006年第2期。2.袁发强:《确立我国涉外民商事管辖权的考量因素》,《法学》2006年第12期。 3.刘颖,李静:《互联网环境下的国际民事管辖权》,《中国法学》2006年第1期。4.丁伟:《我国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的完善》,《政法论坛》2006年第6期。5.刘春霖:《论互联网上商标权的保护》,《河北法学》2005年第3期。6.郑成思:《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7.黄进,何其生:《电子商务与冲突法的变革》,《中国法学》2003年第1期。8.罗艺方:《跨国知识产权侵权管辖原则的新发展——对传统地域管辖原则的突破》,《政法学刊》2003年第3期。9.肖永平,李臣:《国际私法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10.余平,解铭,黄瑞华:《网络传播环境下国际私法连结点的选择》,《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11.郭玉军,向在胜:《网络案件中美国法院的长臂管辖权》,《中国法学》2002年第6期。12.戴绍业:《互联网著作权侵权案件管辖权问题浅析》,《知识产权》2001年第4期。13.宋连斌:《浅析司法实践对中国国际私法研究方法的挑战》,《法学论坛》2003年第3期。14.刘满达:《网络商务案件管辖权的实证论析》,《法学》2002年第2期。15.张淑钿,林瑞鑫:《论互联网对国家主权的侵蚀和强化》,《科技法制》2005年第1期。16.薛虹:《美丽新世界——因特网上的知识产权纵横谈》,《知识产权》 1999年第1期。17.杨煜,袁秀挺:《域名持有人的"反向侵权"——首例不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仲裁与协调中心裁决的计算机网络域名纠纷案评析》,《知识产权》2004年第6期。18.王德全:《试论Internet案件的司法管辖权》,《中外法学》1998年第2期。19.萧凯:《论网上跨国证券发售之管辖权——"网络联系理论"的提出》,《法学评论》2003年第5期。20.蔺建平,高茹:《网络域名与商标冲突原因及解决策略研究》,《河北法学》2006年第12期。21.黄任众:《论与网络相关的争议之管辖权》,《法学评论》2006年第6期。...
Keywords/Search Tags:International
PDF Full Text Request
Related items